——紀念林耀華、瞿同祖、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
時 間
2020年12月5日(周六)8:30
地 點
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
與會學者(按姓氏音序)
白中林(商務印書館)
陳 波(四川大學)
狄金華(華中科技大學)
侯俊丹(中國政法大學)
傅春暉(中國農業大學)
凌 鵬(北京大學)
呂文浩(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)
馬 戎(北京大學)
渠敬東(北京大學)
田 耕(北京大學)
王利平(北京大學)
王銘銘(北京大學)
吳景鍵(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)
楊清媚(中國政法大學)
應 星(清華大學)
張 靜(北京大學)
趙丙祥(中國政法大學)
周飛舟(北京大學)
內容簡介
2020年是中國社會學研究的先驅林耀華、瞿同祖與費孝通三位先生的110周年誕辰,三位先生皆受教于燕京大學,與師長和同學一道,在1930-40年代親歷了燕京社會學矢志于社會學中國化之路的艱苦努力。從內地到邊疆,燕京社會學以社區民族志為核心方法,采取實地調查與社會試驗的方式,對內地城鄉社區、民族地區的人文生態進行了深入探究。吳文藻和他的學生林耀華、費孝通和瞿同祖等,以及諸多共此理想的燕京社會學人,不僅代表了早期中國社會學以通達的心胸理解域外社會學的眼光,也代表了以社會學的思路重看、重寫中國社會的傳統與變革的精神。燕京社會學人不僅為社會學入中國奠定了根基,他們所樹立的學術典范和精神品格,又通過北大社會學的發揚,不絕如縷,一直影響著中國社會學的發展,至今仍有待我們充分地尊重、認知和延續。為此,北大社會學系、北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特舉辦本次學術研討,邀請相關學人匯聚靜園,回溯前人的研究歷程、學術淵源,以傳承的視角加以思考和闡發。
議程
開場致辭
8:30-9:00
開場致辭:周飛舟
特別嘉賓發言:馬戎、張靜
第?場
9:00-10:20
發言人:
呂文浩《個性解放與種族職責之間的張力——對潘光旦婦女觀形成過程的考察》
王利平《邊政與社會學民族志:吳文藻的邊政學說及方法》
評議人:王銘銘、趙丙祥
主持人:田耕
第二場
10:30-12:00
發言人:
趙丙祥《融經史會于鄉俗:林耀華<義序宗族>發微》
田耕《非漢族群的社區研究:林耀華的西南邊疆調查》
評議人:渠敬東、楊清媚
主持人:王利平
特別活動
13:00-13:30 燕京學派相關檔案資料展示
地點: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
第三場
13:40-14:50
發言人:
凌鵬《禮法“協調”的多重含義——基于瞿同祖研究的再探討》
吳景鍵《瞿同祖與階級理論:一個學術史考察》
評議人:應星、陳波
主持人:白中林
第四場
15:00-16:20
發言人:
楊清媚《鄉土社會轉型中的土地金融化問題:論費孝通的鄉村經濟研究》
侯俊丹《從清河調查到祿村調查——費孝通對早期燕京學派社區研究的回應》
評議人:周飛舟、狄金華
主持人:凌鵬
第五場
16:30-18:00
發言人:
狄金華《化民成俗與社會再造——論楊開道的鄉約研究》
陳波《李安宅與燕京社會學的邊疆-宗教研究傳統》
傅春暉《早期燕京學派的人文區位學研究——以楊慶堃的<鄒平市集之研究>為例》
評議人:呂文浩、田耕
主持人:侯俊丹
總結致辭
發言人:王銘銘、渠敬東
主辦單位
北京大學社會學系
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
注:根據防疫相關要求,本次活動僅限北京大學校本部在校師生參加,請遵守活動現場相關要求,并全程佩戴口罩。因現場座位有限,到達會議室承載上限后我們將停止觀眾入場,敬請理解。